[读书] 噪声
Contents
今年高考结束后,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又发出了“一分压倒千人”的感慨。如何判断一位学生的学习结果,如何判断一个位学生是否该被某所大学录取?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不妨先回顾下书中的经典结论。
哪里有判断,哪里就会有噪声
分数成为了量化学生成绩的指标,排名成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被录取的规则。看完本书,转换视角,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吐槽和经历的这一切十分合理。
打分和录取规则都是减少噪声的措施,这极大地降低了筛选学生的成本。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套判定体系,带来的其实是公平(暂时不考虑不同地区用不同试卷的情况)。
不过转念一想,高考这种评判机制毕竟是选拔性的,如果大家熟悉了其中的规则,明白了最终目标其实就是那些简单的指标,就会想各种办法提高分数,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本末倒置。记得上学时,有一种得分策略是“只要不空着,就能得几分”。然后在考试时,果然瞎写一通,拿到了几分,这时分数就失去了它测量的意义。
记得 2014 年左右的大学生时代,学生暑假都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,暑期实践一类的活动。而现在,大学生们好像都提前进入了打工模式——上课就在卷 GPA,希望争取到保研名额;暑假就在卷实习,想多刷几段大厂经历,为后面求职增加一些筹码。
对于选拔性质的判断,当规则明确的时候,是噪声最小的时候,好像也是内卷开始的时候。
噪声是有危害的,但降噪也是有成本的。很多事情放到现在看并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,但是这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情。